《诗经》芳华——蒹葭苍苍
《诗经》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,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。吟诵《诗经》时,我们发现了一味中药,随着药草的芳香,寻觅······不失为一件趣事。
一、学《诗经》,觅“草木”
《蒹葭》选自《诗经·秦风》。全诗三章,情调渺远空灵,境界柔婉缠绵,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。在重章复沓中,茫茫的芦苇丛,随风飘零的芦苇叶如在眼前。
二、味蒹葭,道养生
《本经道源》记载“除芦叶为末,以葱、椒汤洗净,敷之,可治发背溃烂。芦花止血解毒,治鼻衄、血崩,上吐下泻。”芦茎、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,能清热生津,除烦止呕,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详尽记载。颇为有名的“千金苇”茎,已远销海外。
三、书好诗,舞龙蛇
四、悟诗情,争当小画手
俗话说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诗三百篇,不仅是一首首可兴、观、群、怨的动人诗章,也是一幅幅栩栩如生、墨色点染的白描图卷。同学们结合生活的所见与所闻,用铅笔勾勒草木。让蒹葭在风中的若飘若止,车前的鼠尾细花跃动在心间,跃然于纸上。
五、诵好诗,争当朗读者
这首诗不仅运用叠词,让诗情更加浓郁,还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一意化为三章,一唱三叹,回环往复,增添了整首诗的音乐美,唱歌有二重唱,同学们来了个二重读,感受音乐美。
《诗经》中的草木之名、草木之形、草木之用、草木之趣,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在古诗文诵读中,寻找中医药文化的踪迹,发扬中医药魅力,努力传播传统文化。让“共渡”教育引领下的学校“中医药文化”特色课程走得更远更美!
图文:张诗怡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